江苏医改动态(第198期)
2020年09月23日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目    录

● 我省全面实施统一医保公共服务清单

● 省人大常委会召开加强公共卫生服务重点处理人大代表建议督办会

● 南京做实做细做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 常州市金坛区以“5+2”模式力推家庭医生服务高质量

● 扬州成立卫生健康行业党委

● 南医大二附院探索多元化健康扶贫新路径

我省全面实施统一医保公共服务清单

近日,省医疗保障局下发《关于印发全省医疗保障经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的通知》。从9月1日起,按照“六个统一”“四最服务”“四办模式”和“五色监管”的要求,各级医保经办机构依据政务服务事项清单11个主项、32个子项内容,为全省7800万参保人员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保障服务。

一、全面实现“六个统一”。一是统一事项名称,依据法定权责,进行规范定名,做到名实相符、标准合规;二是统一事项编码,按照政务服务事项要求,对每一事项进行分类编码管理,做到一事一码、一件一码;三是统一办理材料,通过梳理整合归并,形成办理材料须知,做到最少必需、能少则少;四是统一办理时限,在国家法定或规范办理时限基础上再提速,做到自加压力、限时办理;五是统一办理环节,明确申请、受理、(审核、)办结等各必要环节,做到全程受控、定岗定责;六是统一服务标准,配套建立各服务事项的业务图表单册,对经办服务进行标准指引,实现流水作业、标准服务。

二、全面落实“四最服务”。一是体现服务质量最优。通过加强医保经办网络建设、加大综合柜员制实施力度、加快业务流程再造与服务资源整合进程,全面落实“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切实做到线上线下结合、多级服务互补,推动不间断不脱节服务。二是体现提供材料最少。对与国家清单一致的28个服务事项中,严格做到“只做减法,不做加法”。三是体现办事时限最短。15个事项实现即时办理,其中有3个事项通过业务下沉到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即时办理。四是体现办事流程最简。将涉及的关联部门、前后置程序、服务渠道等进行同步固化并与信息系统流程相匹配,实现业务事项办理简洁高效、公开透明。

三、全力打造“四办模式”。一是推进业务操作规范办。“一张清单”管到底、“一个事项”清到底。对清单、指南、指引进行三位一体同步匹配、同步修订、同步落实,确保“服务提供的、系统实现的、群众体验的”是同一个标准同一个规范,切实做到清单之外不留项目,流程之外不增手续。二是推进服务事项即时办。优先通过部门数据共享获取,实现“立等可取”。如无法获得或非本地区信息的,一次性告知办理人员提供。如仍无法提供的,可进行个人承诺,实施容缺服务。积极推进服务窗口标准化建设,健全医保评价指标体系,实施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全面开展优质窗口评估选树活动。三是推进服务事项线上办。坚持“应上必上、应上尽上”,打通线上线下的分界,通过加快建设“江苏医保云”APP,实现所有医保经办事项通过全省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网上办”“掌上办”。四是推进设区市范围内各级经办机构及各服务网点统一办。有条件的设区市对照省清单,进一步精简办理材料、简化办理流程、缩短办理时限,确保全市统一标准、统一执行。

四、全程开展“五色监管”。为更好地用好群众的救命钱、保命钱,让每一项支出都清清楚楚、每一分钱都明明白白,对所有的服务事项都实行五色预警分类管理。通过加强系统梳理,根据金额多少、流程长短、审核简繁等,将服务事项分类为从低到高5级风险,并对应绿、蓝、黄、橙、红5色,在信息化设计时对应设置监督控制等级,实现业务事项办理有迹可循、有据可查、有效制约、全程追溯。

省人大常委会召开加强公共卫生服务重点处理人大代表建议督办会

日前,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加强公共卫生服务重点处理代表建议督办会在南京召开。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许仲梓、副省长陈星莺出席会议并讲话。

许仲梓充分肯定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关于加强公共卫生服务重点处理代表建议的办理工作,特别是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方面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他指出,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事关人民健康、事关国家安全发展、事关社会大局稳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要求,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作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统筹谋划,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和更强的责任担当,切实推动我省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跃上新台阶。要迎难而上,以更强的问题导向加强公共卫生服务。针对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能力建设较为滞后、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医疗救治体系不能满足重大疫情救治需要等突出问题,协同发力,以更实的措施行动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要深化改革,尽快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强化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多措并举提升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为公共卫生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陈星莺指出,近年来我省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加强健康江苏建设,疾控体系更加健全,救治体系更加完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更加有力。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省公共卫生体系经受了严峻考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的重要部署,加快补足疾控体系短板,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完善医疗救治体系,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强化科技支撑和物资保障,完善应急指挥体系和应急预案法规,加快构建与江苏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会前,省人大常委会许仲梓副主任带队实地考察南京市第二医院汤山分院建设情况。督办会由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朱有华主持;省人大机关有关负责同志张亮、祝宝来、顾建军,省政府副秘书长王思源参加会议。

南京做实做细做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近年来,南京市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要求,围绕“强顶层设计、抓体系建设、促能力提升”,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打通了居民健康管理“最后一公里”。

一、坚持政府主导,打造“六统一”工程。全市打造家庭医生“六统一”工程,从规划引领、标准化建设、绩效工资制度、基层卫生队伍、家庭医生签约、信息化管理等方面明确了政策举措。实行服务标识、团队LOGO着装、诊疗设备、出巡诊随访一体机、信息管理平台、交通工具“六统一”。将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服务在省基层卫生信息平台、健康南京等网站、社区进行公示。各区建立部门与街镇“社区健康”协同联动机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卫生院(村卫生室)覆盖不到社区开设158个家庭医生工作室,覆盖全市社区、企业、学校养老机构。家庭医生团队每周2天及以上在家医工作室或上门,通过面对面等方式,实行网格化管理,使居民享受方便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强化基层首诊,提升家庭医生履约率。省市区联动,划片将二、三级医院副主任医师、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的580名心血管、内分泌、呼吸、消化、妇儿、康复、精神等科室专家进驻全市933个家庭医生团队,开设专家、名医、首席家庭医生工作室等,充实团队含金量。探索家庭药师、健康管理师等专业力量,拓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构建专科医师、全科医师、护士、公共卫生医师、医技人员、社区网格员、志愿者共管模式。实施“全+专”衔接,打出医防融合组合拳,落实基层首诊,实施“积分健康卡”和“健康时间银行”,做到精确分诊、服务接续、管理全程,增强签约吸引力,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家的健康管理,得到同质化服务。

三、推动医防融合,筑牢疫情防护网。全市统一建设家庭医生签约和分级诊疗信息系统,远程医学会诊、心电监测、临检、影像、病理五大诊断信息平台。积极探索家庭医生为健康守门和医保控费守门,以基层医疗机构为主体,创新在医保政策支撑下的慢病管理机制,城镇职工43种慢性病、城乡居民高血压和糖尿病纳入医保门诊统筹,今年调整提高基层门诊和住院基金支付比例,减轻了慢性病人医药负担。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疫中,南京13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67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158个家庭医生工作室、933支家庭医生全科团队同心抗疫,发挥“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主力军作用。积极当好居民健康的咨询师、诊疗师、管理师,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宣传员、筛查员、引导员,实行分片包干、社区联防联控网格化管理,承担预检分诊、三站一场哨点、社区流调、居家隔离、集中隔离、社区消杀、发热病人转运、咽拭子采集、出院患者随访、复工复学、健康宣教等防控工作,确保不漏一家、不漏一人。

四、实施多元服务,增强签约吸引力。坚持家庭医生团队文化建设与发展创新,注重在常态长效上下功夫,推进家庭医生团队六进活动及“点单式”签约,精准号脉靶向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的签约需求。强化医养融合,补充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能力不足短板。打造“互联网+”分级诊疗网络,探索政府购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动家庭医生签约“互联网+护理”服务向社区居家延伸。深入开展家庭医生预约上门服务,推进家庭病床服务,解决失能、半失能、行动不便及患终末期疾病等居家病人医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临终关怀的最后一米服务难题,为卧床患者提供换药、导尿、褥疮护理、PICC管道维护、代配药等上门服务。2019年,全市开设家庭病床11350人次,家庭医生团队出、巡诊达到264万人次;2020年上半年开设的家庭病床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8.91%,提高了群众的依存性和获得感。

五、创新显明特色,催生改革加速度。加大各级财政投入,持续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和星级创建,培育明星效应。全市组建医联体52个,共建97个联合门诊和病房;17家三级医院孵化中心帮促援建省、市、区特色科室219个;5个郊区建成血透联盟,为家庭医生全科团队提质增效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实现中心(卫生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特长。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牌为省社区医院,3个区获得省政府真抓实干“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成效明显的地方”;3个区创建成省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创新举措单位;3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成省级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创新试点单位;5个省级星级家庭医生工作室;做到“中心有重点、科室有特色、家医有专长”,为患者提供综合、连续、便捷、安全的服务,让群众享有“5分钟就医圈、20分钟优医圈”。

常州市金坛区以“5+2”模式力推家庭医生服务高质量

近年来,常州市金坛区以居民健康问题为导向,以做实签约服务为目标,积极推行“5+2”签约服务新模式(5即“项目化运作、自主式签约、优先化诊疗、信息化支撑和绩效化考核”,2即调动家庭医生和签约居民两方面积极性),全面提升签约服务内涵质量和效率。2020年上半年,全区共签约88620户,签约总人数198650人,签约覆盖率35.4%,重点人群签约数166948人,签约率76.56%,特殊人群签约数19533人,签约率93.5%。

一、坚持统筹协调,推行项目化运作。明确项目主体,成立“家庭医生协会”,招募有资质、有能力、有责任、有热情的基层临床医生自愿加入,目前会员数达212人;落实项目经费,以区政府会议纪要形式固化从医保基金和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筹资机制,明确经费使用的原则和范围;制定项目清单,将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和综合健康管理服务有机融合,不断优化签约服务内涵满足多样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二、契合个性需求,开展自主式签约。改变原分片包干形式,打破地理空间限制,居民可选择自己信任的家庭医生签约,形成长期稳定契约服务关系。借助“健康金坛”微信公众号,由以户签约升级为以人签约,线上线下相结合,支持居民自助签约。结合居民自身情况,可在签约服务项目库清单中实行“点单式”签约,享受个性化的精准服务。

三、注重协同高效,提供优先化诊疗。签约居民可享受上门医学实验室检查(血压、血糖、血脂、心电图等)和全天候的免费健康咨询服务;为家庭成员免费健康体检,结合生活习惯、病史、家族史等进行综合性的健康评估,给出个性化健康指导;汇集区内外妇儿多学科领域的25名医疗专家,成立“签约服务医疗专家库”,为上转患者提供优先诊疗、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服务。

四、发挥互联效应,加强信息化支撑。投入近400万元开发升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系统,实现“双认证”,家庭医生刷身份证登录系统,签约居民刷身份证或医保卡完成签约;实现服务引导,定期为家庭医生发送服务信息提醒,签约居民定期收到健康宣教;实现与医疗HIS、公卫系统互通,家庭医生现场采集信息,动态完善电子健康档案,更新“不合格”档案,唤醒“死档案”。

五、完善分配激励,实施绩效化考核。相继出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考核评价细则等配套文件,把签约服务数量、服务质量、签约居民满意度三大类19项指标作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核心指标;利用签约服务信息平台采集核心数据,委托第三方进行签约重点人群和特殊人群签约服务的内涵质量和满意度等评价;将考核结果与经费补助、绩效分配挂钩,三年来共发放签约服务经费703.8万元,家庭医生人均签约服务费1.98万元。

扬州成立卫生健康行业党委

近日,扬州市卫生健康委召开全市卫生健康行业党委成立大会。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编办主任徐志刚,市医改办主任、市卫生健康委主任赵国祥出席会议。

扬州市卫生健康行业党委主管部门是市委组织部“两新”工委,市卫生健康委党委负责对行业党委具体领导和管理。市卫生健康行业党委委员主要由市卫生健康委党员领导班子成员,各县(市、区)卫生健康委、功能区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党委(党组织)书记,市直公共卫生代表单位的党组织书记,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代表单位的党组织书记组成,涵盖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管理的各条线,并兼顾非公立医疗卫生单位。

会议强调,充分发挥卫生健康行业党委在行业基层党建工作中的指导作用,把行业党委建设成为市、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融合剂,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全市卫生健康系统的全覆盖;坚持问题导向,把“严”的要求体现到行业治理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以优良党风带作风、促行风,营造风清气正的行业风气。

南医大二附院探索多元化健康扶贫新路径

近年来,南医大二附院先后对新疆、青海、陕西绥德、江苏盐城等多地开展医疗对口帮扶,本着“按需支援、突出重点、精准帮扶、务求实效”的指导思想,创新思路,探索多元模式,从技术支持、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优化路径、转变模式,全面提高帮扶医院和地区的整体医疗水平,让群众“少生病、看好病”的愿景逐步显现。

一、技术帮扶,填补当地空白。医疗技术是医院的立院之本,在对口帮扶中,南医大二附院紧扣提升医疗技术关键点,通过手术演示、教学查房、业务讲座、手术视频讲解等多种方式来传帮带,推动适宜新技术的广泛开展,制定“患者不动、专家团队动”的帮扶策略,让帮扶地区的群众真正享受到三甲医院专家团队的技术及服务。

二、人才培养,变“输血”为“造血”。南医大二附院坚持“人走技术留”的理念,把为受援医院培训一批技术过硬的医疗专业人才队伍作为对口帮扶的重要内容,通过派驻指导、手术示教、学术讲座、教学查房、新技术使用等方式,全面加强受援医院紧缺型、急需型人才培养。

三、科技创新,提供远程支援。南医大二附院开创性地搭建远程教育平台,实现视频音频以及幻灯片课件的同步播放,并进行视频语音互动,将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实时传播到对口帮扶的绥德县人民医院,实实在在提高当地医疗服务水平。目前,该院与绥德县人民医院共建远程会诊系统,已开展胃癌、食道癌、纤维肉瘤、间质性膀胱炎等多例会诊,帮扶5年来专家诊治患者14000余人次,开展手术近500例,开展业务讲座100余次,培训医务人员1000余人次,会诊和疑难危重病例讨论300余次,新建临床专科2个,开展新适宜技术、新项目29项,帮助制定医疗管理制度、优化诊疗流程23个。